Search

「心理觀」(psychological mind) 是什麼?

「這孩子愛說謊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心理觀」(psychological mind) 是什麼?

「這孩子愛說謊,不愛讀書就算了,還人格敗壞。」

「他寧可滑手機也不肯陪小孩,不配為人父。」

「跟他結婚真苦命。」

「婚後應該跟婆婆住嗎?我男友堅持要,可是現在女生好像都不願意跟婆婆住,我該分手嗎?」

當困擾是這樣被問、這樣被想的時候,很難有什麼改善。
這樣的視角,有「正常」與「異常」、「對」與「錯」、「應該」和「不應該」的評斷,這是看見問題的開始,但如果停留在此,很難促成改變或解決問題。

當我們開始關注「是什麼讓這個人這樣做」「為什麼這件事讓我如此困擾」「我期待什麼」「我恐懼什麼」「我跟他人如何互相影響」....,對於人性與心理行為,產生想要瞭解原委的興趣,這是「心理觀」(psychological mind)

這是一種認識人事物的習慣,有人有,有人沒有。有人常用,有人有卻不用。有人自以為有但其實沒有(比承認自己沒有還可怕)。

當以上問題從心理的角度被觀察,也許會變成這樣(我只能試著寫出千百種可問可思的其中一兩例):

「他很想玩,不想寫作業,於是跟媽媽說那天沒有作業。」

小朋友想過為什麼寫作業是必要的嗎?很想玩的時候,可以怎麼做呢?
媽媽很擔心小朋友人格敗壞,是不是遇過這種人,或是有什麼經歷?

「似乎有某些不舒服的感覺,讓他選擇不要單獨跟小孩在一起。」
那感覺,是無聊嗎?挫折嗎?麻煩嗎?
在他心中,「父親」是怎樣的一種形象?
現階段的人生,他最在意的是什麼呢?

「我在這令人失望的關係中,扮演了什麼角色?我們因為哪些原因互相需要?因為哪些差異而對彼此失望?」

「男友希望做一個怎樣的兒子?與婆婆同住與否,對他的意義是什麼?我的焦慮是否有基於事實的判斷,也有個人主觀的心結?」

於是我們開啟探索。瞭解在主流價值、快媒體浪潮下,自己未曾探看的「裡風景」。
你我都曾卡在非黑即白的裂隙中,等待細節被看見,浮現人的全貌,而得以移動。無論是回訪過去,或繼續前行,都好。

我們覺得「心理觀」很基本,難道有人不是每天都這樣對待生活中的人事物?

有。還真多。

所謂的,同溫層以外。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心聲:
「如果我媽能了解她給我的壓力,不要開口閉口說我不孝,我其實好想多回去陪陪他們。」
「如果他在我抱怨委屈時,可以靜靜陪著我,問我有沒有能讓我覺得好些的方法是他可以做的,而不要高談闊論,說得好像事情很容易解決,只有我這麼無能.....」
「小小的孩子,內心的感受如此複雜!難怪他處理不來。但我也希望有人看見我作為父母的努力,我心中也有一個受傷的小孩!」

我想嘗試,對同溫層以外的,成長過程中沒有機(學)會談心的長輩、朋友家人,呈現看待人際關係的更多角度。

因為,幸福的關係,不是一隻手可以完成的。

這是我和一群同感的夥伴,從九月一日開始,每天製作「心事有人知」的初衷。獻給對於「自我」和「幸福」始終認真以對的朋友的朋友們。

(P.S. 至於有人問,為什麼是台語?

這當然有很文化、很多元的理由可以說,但事情沒那麼複雜。

就像我不會問,一首歌為什麼是台語。)

以上報告~

《心事有人知》

*如果你聽podcast順便讓老爸老媽跟上流行:

Apple iTunes - https://reurl.cc/Enq0qg
Spotify - https://reurl.cc/2rxRME
Sound On - https://sndn.link/letyouknow/lGOThR
KKBOX - https://kkbox.fm/0t0w3b

*如果你習慣youtube:

https://youtu.be/rFBVGQl5LEk

*如果你喜歡傳統一點的拉機喔:

每週一至週五 寶島聯播網
下午6:00-7:00
基北地區|FM98.5 寶島新聲
新竹地區|FM97.9 新竹之音
嘉義地區|FM91.3 嘉義之音
台南地區|FM99.7 都會聲音
高屏地區|FM96.9 主人電台
晚上8:00-9:00
中部地區|FM99.1 大千電台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演講、活動邀約請聯繫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